最後更新日期: 2023-03-15
媽咪擔心碰上急產嗎?別慌!孕婦急產相關成因、高風險族群及後續面臨的風險,一次讓您懂,只要掌握應對急產6大點,讓您從容迎接新生命的誕生
內容目錄
急產知多少?
急產定義
當生產來得又急又快,往往會讓準爸媽緊張到不知所措,急產,英文為「precipitate labor」,若以「生產速度」來看,從孕媽咪從規則陣痛開始到寶寶出生,整個產程短於3小時,即為廣義的急產。另一種判斷方式則是看「子宮頸打開的速度」,若初產婦的子宮頸每小時擴張5公分以上,經產婦的子宮頸每小時擴張10公分以上,即為狹義的急產。
與早產有什麼差別?
正常孕期為40週,若懷孕週期小於37週就出生,則稱為早產。而通常早產的寶寶,多會伴隨急產的現象,因為週數不足,發育尚未完全,所以胎兒瘦小,所以容易縮短生產時間!
急產高風險族群
- 經產婦:相較於初產婦,特別是自然產的經產婦,因子宮頸已被撐開過,所以急產風險較高。
- 早產婦:因懷孕週數不足,所以胎兒可能較小,因此縮短生產時間。
- 年紀較輕的產婦:相較於高齡產婦(大於35歲),年輕的產婦子宮收縮較佳,所以發生急產機率高。
- 前胎急產者:前胎有急產經驗的產婦,下一胎急產風險較一般產婦高。
重要的3大產兆與急產徵兆!
選擇自然產的媽咪,基本上都會經歷「見紅」、「破水」、「產痛」這3個主要產兆。孕媽咪通常會先出現不規則的假性產痛才見紅(即為媽咪們常說的「草莓果凍狀」分泌物),之後陸續進展到每隔10分鐘一回、每次持續超過30秒鐘的產痛規律,並合併有子宮頸的變化(子宮頸變薄、擴張,但媽咪無法自行檢視,必須經專業醫護人員評估),就表示媽咪產痛活動期正式展開。
不過,每位媽咪的產兆會因個人體質和身體狀況出現不同徵象,李副院長表示,臨床上也曾遇過產婦只表示頻繁的感覺劇烈腰痠。雖然產兆出現不能和產程進展畫上等號,但產兆是進入產程的序曲,是寶寶即將誕生的重要訊號。
重要的3大產兆
1 見紅
見紅是因為子宮頸口逐漸擴張,周遭微血管破裂出血後伴隨分泌的黏液流出,即為所謂的產兆「見紅(落紅)」,在紅色果凍狀分泌物出現後約1~3天左右,通常就會逐漸感受到規律的產痛。
2 破水
破水和產痛之間並沒有絕對的先後順序。通常當產程開始進行,因為子宮逐漸強而有力的頻繁收縮,羊膜受擠壓產生破洞,羊水就會宣洩而出,基本上孕媽咪只要發生破水的情形,為了避免細菌進入羊膜腔導致感染、衍生其他併發症,務必要儘速到醫院待產。
3 產痛
產痛是3大產兆中,最明顯、最不適、最令孕媽咪害怕的產兆。撇除不規則、稍事休息就可以緩解的假性產痛,真正的產痛大約每隔10分鐘痛一回、每次連續超過30秒,還會合併有子宮頸的變化。不過,每間醫院建議自然產的到院待產時機不太一樣,李世明副院長建議,當孕媽咪發現自己間隔10分鐘有一回規律產痛,就開始要有心理準備,當產痛進展到每隔7、8分鐘一回,即可帶著待產包到醫院報到。至於經產婦因為產程進展迅速,只要每隔10分鐘一回規律的產痛,就應立刻至醫院待產。
破水了!立即到醫院待產!
破水之後,因為寶寶不再受到羊水的無菌保護,時間越長越會讓媽咪和寶寶曝露感染的風險下(細菌沿著陰道進入羊膜腔,可能因此導致感染);少了羊水的浮力,寶寶的臍帶可能受壓迫、脫垂而供氧量隨之下降,因此為了安全起見,破水後一定要迅速至醫院準備生產。
急產的3大徵兆
- 肚子緊繃:這是因為宮縮引起的陣痛症狀,因此急產的媽咪會覺得肚子緊緊的。
- 突發且持續性宮縮:急產的宮縮,距離時間都非常短暫,甚至可能會覺得沒有間歇時間。
- 具便意感:突如其然,會覺得下腹有一股向下的壓力,類似排便的感覺。
(延伸閱讀:4大產兆症狀,讓妳輕鬆待產不被退貨)
急產對媽媽寶寶的危險與影響
對於媽媽的風險
- 增加子宮頸和陰道撕裂和撕裂的風險
- 子宮或陰道出血
- 失血而休克的風險增加
- 易增加感染風險,因可能在未消毒的環境生產
對於寶寶的風險
- 增加感染風險,因出生於未消毒的環境中
- 增加吸入胎便與羊水的風險
- 強烈的子宮收縮讓頭部承受大力擠壓,增加腦出血的可能
急產應變6個重點
倘若在救護人員抵達前,寶寶迫不及待想出來和大家打招呼,此時應掌握下列6項應變的重要關鍵:
1. 以平躺的姿勢迎接寶寶
發現有急產的跡象時,一定要立刻撥電話呼叫救護車,並且準備一些乾淨的毛巾墊在媽媽身體下、拿來包覆新生兒,讓媽媽以平躺的姿勢準備生產,以防寶寶發生掉落受傷的危險。
2. 輕抵寶寶頭部,避免產道撕裂傷
當寶寶已經下降至媽媽的陰道口,一旁的家人應先將雙手洗淨(如果有藥用酒精可以擦拭消毒更好),再用手掌輕輕抵住陰道口、扶著寶寶的頭部,以免寶寶快速衝出造成產道撕裂傷。
3. 不必急著剪斷臍帶
急產發生的當下不必急著幫寶寶剪斷臍帶,畢竟如果沒處理好會增加失血量,而且家中沒有無菌設備也可能會引發感染,不如等專業的救護人員到場再處理比較安全。急產發生的當下不必急著幫寶寶剪斷臍帶
4. 胎盤娩出後可進行子宮按摩
寶寶誕生後,胎盤會伴隨後續的子宮收縮被娩出,如果此時救護人員尚未抵達現場,陪伴的家屬可以幫產婦按摩腹部、促進子宮收縮,降低產後大出血的危險。
5. 替新生兒保暖
新生寶寶只需稍微把體表胎脂、黏液擦拭掉,接著用乾淨的毛巾或衣物包裹寶寶,假使來不及準備包巾,亦可將寶寶放在媽媽的胸腹部,用體溫替寶寶保暖、避免出現失溫現象,另外,此時也要注意寶寶呼吸是否順暢。
6. 人在外地請就近就醫
若孕媽咪出遠門卻在外地出現急產徵兆,建議就近至當地的醫療院所生產,不需舟車勞頓趕回原產檢醫院,但也要避免貿然自行接生。如果此時孕婦健康手冊在身邊,媽咪一定要記得同時攜帶至醫院,手冊內載明的產檢資料能讓接手的婦產科醫師快速掌握母嬰狀況,幫助您喜悅的迎接寶寶到來。